貓頭鷹來襲!華碩STRIX R9 Fury評測
半導體產品發(fā)展至今,一直遵循著摩爾定律:每18-24個月相同價格的集成電路上元件數量增加一倍,性能也提升一倍。幾十年以來,這個規(guī)律都未曾被打破,不過從2010年開始,半導體技術的發(fā)展已經放緩,比較突出的體現就在于CPU和顯卡產品上,我們可以看到產品性能的提升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快速。
這其中的原因有許多,包括性能需求的放緩、全球經濟疲軟造成消費能力下降,以及制造工藝上的瓶頸限制。所以,這幾年來,我們能夠看到半導體產品發(fā)展的一個變化,那就是從追求性能開始慢慢趨向于減小芯片體積。
由于制造工藝在現階段已經不可能無止境提升,半導體制造企業(yè)開始將謀求新的突破,就是改變過去的設計/制造思路,比如CPU用的3D晶體管技術、存儲用的3D芯片,都是為了在有限的空間下容納更多的電路,從而實現更高的效能。
雖然實現的原理有所差異,但是AMD的HBM(High Bandwidth Memory,高帶寬存儲)的最終目的是一樣:減小體積、提升效率。并且是HBM將會是最先用于顯卡產品上的技術。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?
HBM是什么?在顯卡上如何實現
HBM,也就是High Bandwidth Memory技術,譯為高帶寬存儲,從字面意思上并不能夠直接想象出它的實現方式。HBM的實現方式是芯片堆棧。也就是從原先的平鋪方式更改為羅列在一起。AMD在CPU、GPU發(fā)展歷史上做出了不少貢獻,很多技術都是由AMD最先提出并實現。。HBM也將是在顯卡產品上最先一批推出、使用的革命性技術。
HBM的示意圖如上,這項技術的實現方式是:增加中介層,將CPU或GPU以及內存芯片通通置于中介層上,并且將存儲單元垂直方向羅列。這樣一來,可以讓存儲芯片與核心距離拉近,開啟更高的總線位寬,簡化通信過程,降低功耗。AMD與合作伙伴聯合研發(fā)了首個中介層解決方案。HBM相對于傳統(tǒng)的GDDR5顯存,HBM的總線位寬提升了30倍,因此頻率需求會大大降低,最終位寬提升3.5倍,電壓從1.5V降低到1.3V,如此一來不僅提高性能,還降低了功耗。最終結果是,HBM可以實現單位能耗下性能3倍的提升。
以AMD Radeon R9 290X為例,GPU和顯存PCB面積合計占用9900mm2,核心+顯存面積可以縮小50%以上,這還是不考慮到封裝陣腳所占用的空間。那么最終顯卡成品一定是可以大幅減小的,但是至于廠商是否愿意把非公版做成這樣,那就另當別論了。
仍有短板:HBM并非已完美無缺
看起來,HBM是一個近乎無敵的新技術了:功耗低、體積小、性能強,事實是這樣嗎?并非如此。目前通過已有的技術資料來看,HBM仍有一個隱患存在。
在AMD、海力士聯合研發(fā)的第一代HBM顯存方案中,每一顆都采用四層Die進行堆疊,每個Die的容量為2Gb(256MB),因此每顆容量為1GB。整體四顆,總的顯存容量就是4GB。當然了,8GB HBM也可以有,但那只能在Fiji VR雙芯顯卡上實現,每個核心還是4GB。如前所述,這只是第一代HBM的情況,明年的第二代就會翻一番。AMD計算域圖形事業(yè)群CTO Joe Macri確認了這一點。
也就是說,我們能看到的第一代使用HBM顯卡的產品最多只有4GB容量,并且這個局限性是第三方廠商也無法改變的,沒錯,就算華碩、藍寶石也不行,這遠遠超過了他們的能力范圍??上攵诮换鸹蛘吒叻直媛氏?,4GB顯存必然是一個隱患。當然,最終產品還未出爐,我們期待AMD可以盡可能的優(yōu)化好這寶貴的4GB HBM顯存,能夠物盡其用。
當然,瑕不掩瑜,不可否認HBM是這幾年來我們在PC硬件領域看到的最大膽、最具想象力的創(chuàng)新技術,正如過去一樣,AMD一直走在技術最前沿的,用它難以捉摸的想象力實現各種引領業(yè)界前進。并且AMD一直堅持自由開放的理念,相信這個技術在未來將會推廣到各個領域。至于市場方面的業(yè)績,似乎AMD并不是把它放在第一位。無論如何,我們期待采用HBM的新產品出現。
關注我們
